迷你地鐵Mini Metro臨時專線技巧分享
2016-10-18 13:18:39來源:優(yōu)游網發(fā)布:優(yōu)游網
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?guī)淼拿阅愕罔FMini Metro臨時專線技巧分享:
玩過幾次Minimetro的玩家都懂得,每次玩得好好的時候,總會在地圖上的某個偏僻的地方冒出一站,讓我們不得不把現有的線路拉到該站,使得線路變長、同類站點相鄰、線路出現銳角或重疊,導致運輸效率下降、線路美觀性變差,最后的結果就是某些站點很快就炸掉了,真的很讓人煩惱。
每個地圖基本上都有如下特點:
1.圓圈站和三角站最多,幾乎滿地都是;方形站較少,一般1-4個;其余特殊站一般只有一個。
2.圓圈站乘客的目的地可以是任何除圓圈站外的站點,且以三角站和方形站居多;三角站基本上只有到圓圈站的乘客;方形站往往因為車站少、目的乘客多而成為“宇宙中心”;其余特殊站往往因為車站少、位置偏僻,加上線路本身運力的問題,造成某些換乘站擁擠不堪。
3.在中期站點和乘客數量增多,而現有條件又有限時,串聯起所有站點并不是最好的選擇。尤其是在某些極限模式的解鎖中,某些條件的限制使得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。
針對以上特點,提出“臨時專線”的策略。
所謂“臨時專線”,就是對某個脫離既有線網的圓圈或三角站(或者方形站,比較少見),采取“專車接送”的方法,將一條備用線路直接從該站連接到線網中的某站(一般是樞紐站,如方形站),當車廂載滿后,即可撤去該線路,機車會沿著原線路走到終點。
這樣操作會比較累,但是為了解鎖極限模式,累點又何妨?
做法:
1.至少留出一條線路,一列機車(最好是一條線路,兩列機車,一條隧道,為使用方便)。
2.用其余線路將方形站、特殊站及部分圓圈站、三角站連接,增加線路的運力,增強主線網的疏導能力。
3.一般將乘客最多的脫網站點與既有線網連接,待機車發(fā)車后,即可取消線路。
4.圓圈站始發(fā)的臨時專線一般接入三角站或方形站,三角站始發(fā)的臨時專線一般接入附近的圓圈站。
目的:
1.以備臨時專線使用。在河道較多的地圖,可避免主要線路多次穿越河道,減少隧道使用。在臨時線路需求較密集時,兩列機車可以避免等待機車進站,即使用一條線路,實現兩條專線的運輸效果,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。
2.大運力的主線網可以保證臨時專線的大量接入,這樣對于其他站點就可以較從容地使用臨時線路,而不用擔心接入的站點擁擠。
3.盡量避免擁擠,提高效率。
4.減少乘客轉乘次數,縮短臨時專線長度,提高效率。
適用于(正常模式):
1.解鎖極限模式:柏林、香港、開羅、奧克蘭。(其他城市均可使用)
2.前中期資源缺乏時。
3.后期個別疏導。
“臨時專線”的核心思想在于將分散的運輸需求專一處理,避免了偏遠站點對主要線路的影響。
它和傳統(tǒng)的“站站連接”的區(qū)別就在于:傳統(tǒng)做法將每個站點都視為地鐵站點,必須要接通地鐵線路;而“臨時專線”則把某些“脫網”站點視為小型聚集區(qū),個別對待。
打個比方,傳統(tǒng)做法就像一條長長的地鐵,停站多,運力也有限,這樣的交通往往會導致站點的擁擠;而一條“臨時專線”就像一班高峰通勤專車或出租車,將乘客帶到高運輸效率的線路或站點,改善了“微循環(huán)”,短期內有效地利用了資源,緩解了擁擠。
雖然只適合在正常模式下使用,而且最后的全場擠爆的場景很壯觀,但是“臨時專線”策略對于某些地圖的極限模式解鎖還是很有幫助的。
例如,紅色線路是唯一一個經過星形站的線路,而該線路串聯起了大量的圓圈站,其中有不少圓圈站相鄰,并且其他線路與紅色線路只能在方形站換乘。于是就會出現如下的問題:
1.一條線路上最多有四列機車,車廂數也不是想加就能加,使得線路運力有限;
2.處于下游的圓圈站常常會因為滿載機車飛站而擁擠;
3.機車需要??亢芏嗾?,運輸效率低;
4.所有其他線路上到星形站的乘客都要在方形站轉乘,導致方形站擁擠。
這樣往往在達到解鎖極限模式的要求之前,某個圓圈站就爆掉了。而“臨時專線”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