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 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>產(chǎn)業(yè)專欄>海外新聞> 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2015-07-03 14:43:00來源:優(yōu)游網(wǎng)發(fā)布:優(yōu)游網(wǎng)

如果在十多年前,你穿越回來跟我說十多年后的PS4時代扛鼎大作由CD Project和From Software支撐,那我一定會很茫然的問你這兩個是啥?然而PS4時代到來之后,我一定不會再驚訝于你當初的“預言”,并且會認真去審視這兩個分別來自西方與東方的游戲公司。

從PS3時代開始,傳統(tǒng)日式游戲作品的沒落有目共睹,致使PS4發(fā)布一年多來,波蘭人的《巫師3》和毫無傳統(tǒng)日式游戲影子的《血源》,成為PS4平臺少數(shù)能夠拿得出手的優(yōu)秀作品。那些經(jīng)典的日式游戲去哪里了呢?

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這兩款分別來自CD Project和From Software的游戲獲得多家權威媒體的滿分評價,而SE、Konami、Capcom、KT等等這些耳熟能詳?shù)墓救ツ睦锪四?在PS2、PS3時代所賺來的錢,還在投資那些玩了十多年都沒有什么大變化的老系列嗎?誠然,這是一種非常保險的做法,比如無雙系列,除了畫面之外,即便十幾年都沒有什么根本性質的變化,但從三國無雙換成海賊無雙之后,又能吸引大批Fans了吧。

當SE淪為手游大廠,當Konami的經(jīng)典作品隨著制作人離開一個個失去光彩,當KT十幾年如一日的抱著無雙不撒手,當Capcom堅定的將冷飯一炒到底的時候,曾經(jīng)毫不起眼的From Software以及一群“愣頭青”波蘭人創(chuàng)建的CD Project,已經(jīng)取代了這些老牌的日系大廠。

那么,日系游戲為何越來越?jīng)]落?哪些原因促成了現(xiàn)在的這種局面呢?

人才凋零導致作品斷檔

“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?人才!”葛大爺?shù)倪@句經(jīng)典臺詞用來諷刺今天的日系游戲廠商再合適不過。

縱觀時下的日系游戲廠商,隨著小島秀夫離開Konami,真正有影響力的鬼才制作人已經(jīng)非常稀缺,這與十多年前英才輩出的時代截然相反。而From Software為何會獲得成功?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宮崎英高和他制作的《惡魔之魂》、《暗黑之魂》以及《血源》三部作品的成功。

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當五十嵐孝司離開Konami,《惡魔城》系列也隨之煙消云散;當三上真司離開Capcom,《生化危機》系列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味道;而當小島秀夫離開之后,未來的《合金裝備》系列還能否成為Konami除《實況足球》、《游戲王》之外僅存的招牌作品呢?

有的朋友看到這里可能會有疑問,頑皮狗、CD Project、Rockstar Games貌似也沒什么知名制作人,為什么制作人的離開對日系廠商和游戲的影響那么鮮明呢?

我想這與日系與歐美游戲歷史的發(fā)展有很大關系。日本游戲廠商常常習慣將制作人推到臺前,即便是后來居上的From Software也不例外。而歐美游戲公司則大多以工作室或者團隊的形式出現(xiàn),因此二者培養(yǎng)出來的Fans具有本質性差異。前者不僅對游戲系列本身感興趣,同時還會將制作人與游戲加以對應,比如提到小島秀夫,那你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是《合金裝備》,而不是也擔任過制作人的《心跳回憶》。相比之下,后者則是單純向的對游戲本身或者工作室感興趣,當主要制作人離開之后,只要這個工作室和游戲系列還在,就不會出現(xiàn)玩家不買賬的情況。

舉幾個例子,比如三上真司雖然不再制作《生化危機》,但當他制作的《惡靈附生》公布之后,無論游戲品質怎樣,依然受到了眾多Fans的期待。再比如近期在Kickstarter上,五十嵐孝司眾籌的《血跡:夜之儀式》,一方面是受《惡魔城》系列本身情懷的影響,另一方面也是玩家對于五十嵐孝司親自操刀的認可。此外類似的情況還有E3上公布的《莎木3》眾籌。試想,如果是筆者我發(fā)個消息說要眾籌做《惡魔城》、《莎木3》,大家會買賬嗎?

由此可見,日系游戲的沒落與相關游戲制作人的離開有著很大的關系,這些制作人離開原先的公司之后能夠獲得成功的并不多,一方面由于資金的問題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玩家潛意識里就已經(jīng)給制作人確定了對應的游戲系列,如果新作無法超越老作品,那么失敗是必然的,比如三上真司的《惡靈附生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技術落后無法滿足玩家需求
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日本游戲業(yè)的下滑除了與人才凋零有關,老舊的游戲開發(fā)模式與落后的游戲引擎技術也逐漸讓日系游戲廠商不堪重負。

相對于歐美同行來說,日本游戲廠商在技術底蘊方面顯得力不從心,同時又固執(zhí)于“同一系列游戲采用一個引擎”這樣的開發(fā)模式,進而使得整體的產(chǎn)出效率受到非常明顯的影響。關于這一點,其實總在強調“游戲性”的任天堂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小島秀夫在將精力全部投入到FOX引擎開發(fā)之后,原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,而由其打造的《PES2014》、《合金裝備:原爆點》、《P.T.》也確實展示了FOX引擎的強大,然而原本希望將FOX引擎推廣到全世界范圍的Konami卻并未如愿,除了自家游戲基于其打造之外,其它游戲公司似乎并不買賬。

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,日系游戲廠商對于游戲引擎的開發(fā)始終持謹慎態(tài)度,這也導致了游戲引擎技術的落后。

而歐美廠商則不同,他們抓住玩家的需求,利用強大的引擎作出高畫質游戲,再將其中的收入投放到新引擎的研發(fā)當中,如此循環(huán),歐美游戲廠商既在游戲上勝過了日系廠商,同時又在技術方面實現(xiàn)了全面領先,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(huán)狀態(tài)。

在游戲玩家對游戲畫面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,我們并不否認游戲性依然是一款游戲的靈魂,但如果能夠做到游戲性與畫面并存,那無疑是最好的,就像《巫師3》。

冷飯一炒再炒無助于發(fā)展

經(jīng)典游戲越來越少,新作開發(fā)能力越來越差,日系游戲廠商的境地也愈發(fā)窘迫,于是我們看到了“冷飯”。

近些年來,日系游戲廠商最樂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“炒冷飯”,《BH》高清重制、《FF10》恨不得高清重制十遍,《》高清化移植PS4平臺,致使大家聽到“高清重制”四個字就感到頭疼。比如小島秀夫離開Konami之后,我們很可能會在不久的未來看到《MGS》1、2、3高清重制。

人才技術冷飯:三大因素扼殺日本游戲業(yè)

炒冷飯這種現(xiàn)象,一方面說明了日本游戲廠商的新作開發(fā)效率太差,另一方面也散發(fā)著黔驢技窮的味道。沉溺于PS2、PS3時代的輝煌,抱著老本啃到今天,當發(fā)現(xiàn)有幾個原本不起眼的“小屁孩兒”已然超越自己,扛起次世代一片天的時候,Konami、Capcom、SE才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自己已經(jīng)無力去追趕這些年輕人了。

與日系廠商的炒冷飯相比,歐美廠商就很少采用這種手段。就拿那群制作《巫師3》的波蘭人來說,每一作都是重頭再來,每一作都有更多新的要素,以致于在僅有3千萬歐元預算的情況下,《巫師3》做到了近些年所有沙盒游戲之大成,很多沙盒游戲的要素都能夠在《巫師3》中看到。當然與預算上億的《GTA》相比,《巫師3》確實還有一定距離,但波蘭人這種不炒冷飯,敢于拿所有家當去砸一款作品的勇氣令人敬佩。

結語

作為一個25年游齡的日系游戲死忠,筆者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難對日系游戲產(chǎn)生足夠的興趣了。從PS4到手的那天起,除了《PES》依然是必玩的作品之外,其它幾乎與日系游戲廠商沒有多少關系,反倒是《最后生還者》、《血源》、《GTA V》、《巫師3》這些歐美風格的游戲越來越對胃口。即便我想去找一款日系游戲來玩,才發(fā)現(xiàn)大多只是在畫餅的階段。

平心而論,我并不希望日系游戲從此沒落下去,更希望看到《傳說》、《DQ》、《FF》等等這些日系游戲能夠在未來有更好的作品出現(xiàn),而不只讓我們停留在《FF7》、《宿命傳說》、《惡魔城:月下夜想曲》等等這些曾經(jīng)的經(jīng)典作品之中。

From:中關村在線

最新禮包
熱門手游榜
1 王者榮耀
王者榮耀

手機網(wǎng)游

下載

2 陰陽師
陰陽師

角色養(yǎng)成

下載

5 一起來捉妖
一起來捉妖

角色養(yǎng)成

下載

8 奇跡暖暖
奇跡暖暖

角色養(yǎng)成

下載

9 少年歌行
少年歌行

角色養(yǎng)成

下載

優(yōu)游網(wǎng)訂閱號